青浦区钱币邮票回收免费咨询
七个特征:齿孔,版铭,水印,版别,邮票规格,背胶,票形。齿孔 早的邮票是无齿孔的,出售和使用时都要用剪刀。1848年,英国一个名叫亨利·阿切尔突发灵感,通过潜心研究,发明了打孔机,英国于1854年正式使用了打孔机。1866年法国人勒格拉发明了测量邮票齿孔的方法,设计制作的量齿尺,采用2厘米长度来计量齿孔度数。齿孔度数是研究、鉴别邮票的一项内容。根据齿孔的形态,又有光齿、毛齿、盲齿、漏齿之分。现在世界各国通常都发行带齿孔的邮票,但有时为了增加邮票的品种,也发无齿邮票。
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中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邮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齿孔,使用邮票时都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十分不方便,在邮票诞生14年后,打孔邮票的面试解决了这一不便。之后,这个方便的设计自然而然的变成了邮票的标配。后来许多国家为了增加邮票样式,也有刻意发行无齿孔的邮票。
发行目的和用途不同:普通邮票是为了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而发行,邮票面值种类;纪念邮票是为了纪念国内外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节日而发行的;特种邮票是为了宣传和展现某一特定的题材而发行的,没有严格的时间性,也无具体的纪念对象。发行时间和使用情况不同:普通邮票发行日期无严格限制,发售时间比较长,用量大,印量多,可反复重印,印制数量一般不限制,在邮长期出售;纪念邮票受发行日期制约,有严格的时间性,印量有限,在邮出售期限较短,售完后一般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