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高价旧书籍回收服务热线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四部体制的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
旧 书书是一种工具,是传播文化知识、教授技能的一种文字载体,是文字变化组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传承。书无新旧;不同类别的书涵盖着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文化修养。作为一种文字载体,带给人们的是认知结果,并无新旧之别;对于求知者,吸取的是文化的内涵,知识的精髓;体现的是伯乐与千里马的灵犀相通、配合默契。如果无视知识的潜能,即使是一本新书,也仅值废书、废纸的残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自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书籍也就包罗万象,诉说着不同的文字内涵。内容相同、新旧成不同的两本书,其文字内容无二意,自然亦无新旧之分。如果单就‘新旧’本身的词义而言,思想、知识、文化乃至科学技术有着不同时代、地域的时效性;时效是文字不同组合的结果,也就更无新旧。但文字载体并非受书籍新旧的时效性影响;无论新旧,带给阅读者的是书籍的内涵,这是书籍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深处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二者相融的传递,取决于读者对书籍的认知,那不是书籍新旧程度产生的,却是与新旧毫不相干的。对知识,对文字载体的认知,是心灵对知识的渴求。获得一本旧书或许有如获至宝的喜悦,亦或不是新书所能代替的,关键是读者对书籍内涵的挖掘,思想形态的认识。爱知识爱读书,书亦就无新旧之分;热爱书籍赋予的内涵,了新旧的界线,对知识的渴求,使读者忘却了外表华丽的装帧,对知识的认知使读者追求的是书籍内涵的精髓,文字组合的华美取代了虚浮的外衣,精神的追求超越了物质的现实,体现的是读者内心深处的美。新旧相同心不同,新旧不同心相同;新旧本无本质别,却无新旧字不同。
古籍: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版本:一书经过抄写或印刷而形成的传本。指书籍具有的特征,如书写或印刷的各种形式,内容的增删修改,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卷帙的存佚,以及书中所形成的记录,如印记、批校、题识等。写本:缮写而成或印刷而成的传本。惯上对宋及宋以前缮写、宋代以后学者及名家缮写、历代缮写的佛道经卷等均称写本;历代政府组织编纂缮写的巨帙原本,如明辑《永乐大典》等,亦称写本。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纸的发明与改进,促进了书籍的社会生产。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系列重大发明,不但使书籍的社会生产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