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民国邮票回收中心
小张票: 也叫小版票。四周留有较宽的白纸边,边纸上常有相关文字或边饰图案,是邮票发行部门专门印制的一种印张较小,邮票枚数较少的邮票。如1980年 9月10日发行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邮票,整张枚数为50枚。为适应展览会的要求另特印制了小张票,印张比整张小,小张枚数为12枚。小本票:为了便于携带,邮政部门将单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册,配有封底称为小本票。使用时按邮资撕下一枚或多枚即可。其上面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刷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的需要往往有一边、两边无齿孔或二、三边无齿。世界上发行小本票早的国家是卢森堡,时间在 1895 年。中华邮政发行过小本票。新中国发行的个小本票是1980年6月1日发行的《童话-咕咚》。
除少部分邮票之外,大部分现行邮票都包含着以上的六种构成要素。除此之外部分比较珍稀的邮票上还会有水印、荧光等防伪标识。邮票刷指邮票上所呈现的颜。邮票的颜从单、双发展到多。邮票在早期印刷时都是采用单,一方面是因为采用单一颜印刷邮票在工艺上会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成本比较低。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通邮票、纪票、特票中有不少是单邮票。如J134 “朱德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的刷也是单。由于此票是雕刻版印刷,线条粗细、疏密处理恰当,能很好地表现出图案的层次,印刷也十分精美。
特种邮票大量发行,使邮政部门和集邮界不得不承认为一个新的票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正由于特种邮票问世较晚,这一票种在国际集邮界还没有统一的称谓。不少国家称之为专题邮票、主题邮票或宣传邮票。我国于1950年即定名为特种邮票,是定名最早的国家之一。
当代各国特种邮票的发行趋势:是选题十分宽广,天文地理,古往今来,几乎无所不包。个别国家已把抽象事物印上邮票,如圣马力诺于1976年起发行“美德”特种邮票,把忠诚、慈爱、智慧等用写意手法表现在邮票上。第二是选题越来越细。如原来是“动物”,现在的“鸟类”、“鱼类”等,甚至细分为“涉禽”、“鸣禽”等。第三是选题发行越来越有计划,或形成系列,如法国的名画,我国的生肖;或大套之中分几组,如西班牙的省徽,希腊的民族服装;或大数量的联张,如美国的州旗、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