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普通二手邮票回收中心
特种邮票大量发行,使邮政部门和集邮界承认为一个新的票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正由于特种邮票问世较晚,这一票种在集邮界还没有统一的称谓。不少国家称之为专题邮票、主题邮票或宣传邮票。我国于1950年即定名为特种邮票,是定名早的国家之一。
普通邮票一般能使用于各种邮件,所以发行量很大,发行期较长。为了适合各种邮件的需要,常常是从面值到高面值,全套的枚数较多。由于大量印别,所以同一个图案,往往是多版多次印刷。目前各国印制的卷筒邮票、发光邮票、小本票、也是以普通邮票构成为主。因为印量大,低面值的多,为了节约,票幅多为小型;另一方面,又有不少高面值的邮票,为了伪造,在早期和中期,常用有水印纸,并多为雕刻版印刷。以上若干特点,为集邮者提供了一个重要课题,即从版式、齿孔、制、票幅、纸质、暗记、版铭等方面,来考据版别,发现变异。
特种邮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指有特别用处或特别作用的邮票,而中国的特种邮票却是指留念邮票和普通邮票以外的特定选题为图画的邮票。
“纪”字邮票,也就是老邮票,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使用“纪”字为票种标志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共计124套,337枚。另有“纪”字头东北贴用邮票八套,这些邮票记载了与新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很多大的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这类邮票中还包含有无齿邮票一套,共八枚,在“文革”期间废止。这类有票一般不会重复印刷,因此收藏价值较高。“J”字邮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票,自1974年开始出现,“J”字作为纪念邮票的统一字头标志,一直延续到1991年1月,这类邮票主要是记载大的历史事件与世界性的大活动等,有着意义。
普通邮票是织造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首要邮品,又是版式研讨的目标之一。
编号邮票又称连续编号邮票,是指自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不分类别、套别,采用统一连续编号形式的邮票,共21套95枚,连续编号为1—95,集邮界惯上称这一时期发行的邮票为“编号票”。实际上编号票和前期发行的“文”字邮票一样,也属于“文革”时期较为的邮票,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小全张是指包括全套(单枚或多枚)小型整张的邮票,是专为集邮爱好者印制的邮票。它的边纸较宽,图案、面值、枚数与同时发行的邮票相同,四周饰以花纹、图案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