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高价旧书籍回收中心
纸质白润如玉,细腻、柔软、匀密,富有绵韧性,无明显纹路。有一种质地薄的叫“六吉棉连”,也称“汪六吉”,是棉连中的,较为少见。棉连纸可用作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染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也用于拓碑帖。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也采用棉连纸。白,质细而厚,吸水性强,韧性比棉连纸稍差。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书册、画册等,经常采用。亦称料半。它比玉版宣薄,颜洁白,质地均细,性质绵软,韧性较好,有纵横帘纹,印书美观大方。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它亦可用于裱潢,作覆背纸;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作封皮。
官刻本是封建朝廷的地方官署出版物,其中殿版自不必说。以地方官署而言,由于行政设置不同,又有府、州、县各衙门的不同,清代中期以前,地方官署刻本,常注有“本衙藏版”的说明,此表示其的。此类刻本多为“官箴”或者“则例”、“章程”三类,内容主要是涉及地方行政、居官心得和地方制度。但由于各地物料不同,组织各异,作为研究清代地方出版历史,颇具文献价值。关于清代晚期的“本”,其中就有官方组织的,当属官刻本的延续,乃由清朝地方官吏,冀图振兴经义,讲求国文传统,访求造书,详加精校,刊刻成书以为惠取士林。此种官书在清末仍有数十家,在清代的出版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另外还有一些“书”,则为地方新兴出版机构,有些介之于官民之间,有些全系民间出版机构,如北京的开智书、四川的锦江书、上海的同文书等等,这类书,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书坊,成为了中国近代新兴出版业的前身。由于书的情况复杂,对“本”的评价历来也很有区别,但目前市场“本”书籍价格仅为每册二二百元,加之其中有很多是内容详实、校勘精到之作,初入藏界的书友如果对此“本”多有留意,或者会有不少收获。
选购旧书时要仔细慎选,不要盲目购书要选择适合自己做学问的书,非己所学一般不购。优选品相好的旧书。藏书讲究书的品相,我收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图书,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价值的史料,书品也要在八品以上,且无受潮或脏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书如果不是自己急需的,优选十品书,九品的一般都不要购入。保存完好的旧书为十品,每出现一处破损降一品。如书皮有一处破损即为九品,或书脊有磨损亦为九品。如果书皮和书脊均有一处破损此书即为八品。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纸的发明与改进,促进了书籍的社会生产。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系列重大发明,不但使书籍的社会生产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