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上门旧书籍回收地址
刻本:雕版印本的简称。指雕刻木板,制成阳文反字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印刷而成的书本。初印本:次刻版印制的书本。重刻本:依据某一底本而重新刻版印制的书本。翻刻本:也称覆刻本。按照某一底本翻雕印制的书本。影刻本:按照某一底本原样摹刻印刷的书本。重修本:也称修补本或修补版。指用修补过的旧版刷印而成的书本。递修本:用经过两次获两次以上修补过的旧版刷印而成的书本。宋代的雕版,经宋元两代修补后在元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宋元递修本或经元明两代修补在明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元明递修本,或经宋元明三代修补在明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宋元明递修本,亦称三朝递修本。
“古籍收藏爱好者可以做一个专题收藏,这样既满足了古籍收藏的愿望,也不会投入太大的财力。”刘立勋建议,“对于初入门者,还是先从一些单本的印刷古籍,如《三字经》、《百家姓》等藏品入手。”刘立勋表示,初入门者应多看古籍收藏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并非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并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清代中期以后,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逐渐向中国传播,其中西方宗教作品通过传教士途径得以输入。在上海土内湾一带(即今日的徐家汇),开始使用德国海德堡的石印技术,初是用于印刷宗教宣传品,后为上海点石斋等书肆用来印刷《康熙字典》、《紫光阁英雄谱》等。石印技术是采用近代的油水分离法原理形成的一种新的印刷方法,不仅印刷周期短、生产效率快,而且有的由于采用照相制版,印刷成品也很逼真,且价格低廉,深受当时学人推崇,很快得以风行。清末刊行的石印书籍,大部分采用手工纸,单面印刷,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开本很少。这类书中如《点石斋画报》、《芥子园画谱》等印制精美,艺术价值并不低。值得一说的还有清末曾用石印技术印刷过一批开本较小的微型书籍,如《四书备旨》、《五经》等,大不盈寸,可握于掌中,十分有趣。晚清的石印书由于产量大,且历来为藏书家所不取,至今价格仍然很低,不过二三十元一册。但其中有些使用了很白很细的宣纸印刷。制作,有些内容也很有参考价值,加之此种石印技术今日也基本废而不用,估计此类书籍今后升值空间乐观,一般初入藏界的书友,不妨从此入手。
书籍系指那些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为目的,经过编制或创作,用文字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为标准,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相传孔子删述《六经》,“韦编三绝”,可见这时已出现了竹木简的书,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缣书”。《墨子》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