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旧书本回收有哪些
朱弁在《曲消旧闻》中写道:“宋次道家藏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书,以次道家为善本。”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宋人认为精加校雠的书籍就是善本。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基本延续宋之善本标准。清末张之洞从读书角度谈出自己的善本观:“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道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缺之本也。善本三义有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当时的旧刻、旧抄指的是明嘉靖前的刻本及明蓝格抄本。
将旧课本循环利用符合环保节约概念。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排名世界第一位,一年内针对所有学生课本的纸张消耗量将无比庞大。若能循环利用,将会大大降低教材出版数量,从而减少纸张在学生课本上的相对浪费率,相当于挽救了大批的树木。
好书不便宜,便宜无好货。收藏达到一定规模时应采取宁可错过、不可错收的原则,同时应适当淘汰品相欠佳之重本。旧书的保养收藏从书店选购来的旧书不能直接插入书架。须把柔软的干净毛巾放进有液加适量洗涤灵液体中浸泡后,在洗衣机甩干后轻轻擦拭书脊(书背)和前后书衣(书皮)。然后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净。用软硬适中的小板刷轻轻刷去书头(亦称书首)上的尘土,再用柔软干净的毛巾擦一擦书头及书口和书根。然后要曝书,春秋季节购的书选择风和日丽之日,将书放在阳光下曝晒2个小时即可。夏日所购在阳光下曝晒30分钟即可。冬季可曝晒2-3个小时。经过这样程序处理的旧书就可以放心插入书架了。
旧 书书是一种工具,是传播文化知识、教授技能的一种文字载体,是文字变化组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传承。书无新旧;不同类别的书涵盖着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文化修养。作为一种文字载体,带给人们的是认知结果,并无新旧之别;对于求知者,吸取的是文化的内涵,知识的精髓;体现的是伯乐与千里马的灵犀相通、配合默契。如果无视知识的潜能,即使是一本新书,也仅值废书、废纸的残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自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书籍也就包罗万象,诉说着不同的文字内涵。内容相同、新旧成不同的两本书,其文字内容无二意,自然亦无新旧之分。如果单就‘新旧’本身的词义而言,思想、知识、文化乃至科学技术有着不同时代、地域的时效性;时效是文字不同组合的结果,也就更无新旧。但文字载体并非受书籍新旧的时效性影响;无论新旧,带给阅读者的是书籍的内涵,这是书籍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深处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二者相融的传递,取决于读者对书籍的认知,那不是书籍新旧程度产生的,却是与新旧毫不相干的。对知识,对文字载体的认知,是心灵对知识的渴求。获得一本旧书或许有如获至宝的喜悦,亦或不是新书所能代替的,关键是读者对书籍内涵的挖掘,思想形态的认识。爱知识爱读书,书亦就无新旧之分;热爱书籍赋予的内涵,了新旧的界线,对知识的渴求,使读者忘却了外表华丽的装帧,对知识的认知使读者追求的是书籍内涵的精髓,文字组合的华美取代了虚浮的外衣,精神的追求超越了物质的现实,体现的是读者内心深处的美。新旧相同心不同,新旧不同心相同;新旧本无本质别,却无新旧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