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民国旧邮票回收咨询电话
普通邮票面值种类多,一般每一套枚数比较多,票幅较小,刷色也比较单调,图案多为建筑、人像、风景、徽记等;
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因出于物殊纪念、宣传目的,票幅比较大,用多种色彩精印,票形也多变,有各式各样的异形票,还有精美的小型张、小版张;大多数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还在票上或票边上印有纪念文字或图案说明。
因为按现在邮票的品相评定标准,新票(非销戳邮票)只要下过水,或人为处理过,其价值就会大减。所以无论采用什么处理方法,都只适合用于信销邮票。新票如果发黄或发霉了,就只能接受现实,即使用目前高端的“漂白水”,骗过了肉眼,也会在紫光鉴别仪的照射下,显出“原形”,对挽救邮票价值毫无意义。不要裸手接触邮票即使你认为已经洗的很干净的双手,也不能与邮票直接接触。因为裸露的手指往往会有水分或油性的分泌物,会在邮票上留下指纹;可能你会说,我试过很多次徒手拿票了,也不觉得有问题啊,短时间内肉眼察觉不到这种变化,有时候量变到质变的周期长达数年,之前轻微的影响就会在邮票上慢慢显现出来,降低邮票的品相。所以我们观赏或者移动邮票时一定不要直接用手接触,应借助专门的邮票镊子夹取。
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中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全额。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当然也不是的邮票都有面值,因为寄信免费,邮资不稳,邮票用途等原因,国家会发行无面值邮票。如世界上枚无面值邮票是在美国新邮将发却还没有定邮资的情况下发行的,我国仅用于机密文件的“机”字邮票便是用途的无面值邮票。邮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齿孔,使用邮票时都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十分不方便,在邮票诞生14年后,打孔邮票的面试解决了这一不便。之后,这个方便的设计自然而然的变成了邮票的标配。后来许多国家为了增加邮票样式,也有刻意发行无齿孔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