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古董钱币回收行情如何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中国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
古钱的大小不同、铸地的不同、官铸和民铸的不同、钱文字体的不同,形状的不同,性质不同,相互之间的价值悬殊很大,相差儿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如金代泰和通宝小午钱,图谱标4500元,折二型泰和通宝标2000元,又如明代永乐通宝小平钱标价6元、折三永乐通宝即是孤品,标价8万。唐代会昌开元通宝,背 “景”字标价s元,背 “永”字的标价1000元。咸丰通宝普通小平钱只标2元钱,而铁母标价2500元,雕母(祖钱)标价8000元。
古钱币的真品钱文、图案、轮廓和穿孔都非常清晰、规矩、表面的自然磨损和撞击伤痕呈不规则分布,伪币制作粗糙,钱文、图案、轮廓模糊不清,多有沙眼和气孔,表面磨损和撞击伤痕有规则,或没有磨损和伤痕。
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作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 ( 即“鎛 ”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 ) 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