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编年老邮票回收免费咨询
枚公务邮票于1866年英属印度被发行。中国的枚公务邮票是中华邮政在新疆发行的凿孔“公文贴用”。德国则要等到1920年再有自己的公务邮票,但二战结束后又被废除了。东德在1954年到1960年使用过公务邮票。奥地利则只有在德国1938年到1945年占领期间才出现过公务邮票。瑞士则在1918年到1944年使用过公务邮票。列支敦士登从1932年其发行公务邮票。1983年,美国发行的公务邮票上注有“美国公文邮票”和“私人使用将罚款300美元”的字样。因此又被称为处罚邮件邮票。
集邮者收集和整理集邮品,专题集邮者编组邮集,也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需要耐心和专注,从中可以培养做事认真、细致、耐心的好惯。特种邮票是从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演化出来的一种通用邮票,是以邮票图案来记载或宣扬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定事物的邮票,一般可贴用于各种邮件。特种邮票的发行期较短,发行量较少,面值居中,全套的枚数不多,具有纪念邮票的特点。其外观也与纪念邮票相近:一般为中型或大型票幅,彩印刷,常伴有小全张或加印小型张,异票相连也时有所见。然而,特种邮票虽具有赞美某件事物的性质.但其发行期和该事物却没有的联系。如1982年11月发行了“辽代彩塑”和1982年12月的“西周青铜器”,可以在另一个年月里发行。纪念邮票在于纪念某位人物或某一事件,是与特定时间相关连的;特种邮票则宣传介绍歌颂某位人物或某一事件,一般与时间无关。
邮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齿孔,使用邮票时都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十分不方便,在邮票诞生14年后,打孔邮票的面试解决了这一不便。之后,这个方便的设计自然而然的变成了邮票的标配。后来许多国家为了增加邮票样式,也有刻意发行无齿孔的邮票。
是指印在全张邮票的纸边上的与邮票相关的各种文字、标记及图形,也称边铭。包括厂铭、版号、日期铭、工号铭、标、刷梯尺、规矩线等。版铭的内容十分,通过版铭可以分辨出邮票的版式,反映着一个国家的邮票设计生产工艺水平。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喜欢收集有版铭的邮票。邮票志号就是邮票的编号,用以记录邮票的发行情况,一般包括票种符号、发行年份、套号与枚号。志号是新中国在邮票方面的一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所发行的每一枚纪念邮票与特种邮票的底边位置都会印有志号。虽然在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改进,这项中国的邮票特征已然得到了各国有票行业的赞许与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