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绝版老钱币回收中心
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圆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光背:指钱无文,又称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直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由左向右读。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币种成分和品相也是钱币收藏的一些重要考量因素。钱币因其成分制作不同,又分为银钱、铜钱、铁钱、金钱等等,根据其成分不一样,收藏的市场价值也有差异。一般来说一些银钱金钱的收藏价值比较高,像红铜、铁质等钱币相对价值较低。
俗称“小平钱”、“小平”。即为一枚当一文使用的基础小钱。一般径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历代古钱中铸量大、传世多的品种。常见的如开元、熙宁、大定、康熙等通宝钱均为平钱。一枚当二文即两个平钱使用的钱。形体稍大于平钱。一般径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钱总量不少于小平,以北宋所出为多,常见有元丰、政和等折二钱。一枚当三文、折合三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种及数量均少,如北宋庆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钱中,均有折三钱。
锈 古钱表面着锈后呈现出的泽。因古钱遭际不同而各有千秋。铜钱遇酸性环境呈现出的绿锈有“松绿”、“瓜皮绿”或“靛蓝”;遇喊性环境则显现红,可见“朱砂锈”、“鸡血斑”等;在中性环境中因表层氧化可显出水银,俗称“水银古”。古钱年久生成的锈自然、透彻,锈层坚硬板结,与作伪者所造的浮泛脆弱、生硬刺目的假锈不同。出土未久呈现新鲜锈的古钱谓之“生坑”。或虽出土有年然锈未遭损坏,一如现坑时模样者,一般也称“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