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回收价格
俗称“小平钱”、“小平”。即为一枚当一文使用的基础小钱。一般径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历代古钱中铸量大、传世多的品种。常见的如开元、熙宁、大定、康熙等通宝钱均为平钱。一枚当二文即两个平钱使用的钱。形体稍大于平钱。一般径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钱总量不少于小平,以北宋所出为多,常见有元丰、政和等折二钱。一枚当三文、折合三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种及数量均少,如北宋庆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钱中,均有折三钱。
古钱币因年代久远,铜质氧化,尽脱新铜的火气,敲之声音深厚暗哑,纯正,没有转音。新铸的价钱,有火气,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并伴有转音。明、清时期的钱,由于距今时间较短,敲或碰撞后,也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金错刀亦称“错刀”。王莽于居摄二年所铸高面值仿古刀币。身形如刀,环扣大钱,青铜所铸,刀身铸“平五千”三篆字,环郭用黄金镶错“一刀”二篆字,表示一个金错刀可当五千钱用。制钱,明清两代制造的铜钱。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钱。元宝,早使用“元宝”一词为唐肃中宗乾元元年。到了元代,元宝便以银锭的形式开始流通,一般上面铸时间、地点银匠的姓名。刀币是春秋时期由渔猎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它通常由狭长弧形的刀身、带裂沟的刀柄及柄端圆环三部分组成。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的刀币,厚大精美,面文书体隽秀;燕国的刀币,形制单薄,刀体较宽,背文复杂,面文有一个“明”字,故称明刀;赵国的刀币,刀身直,刀首圆,今日多称其为直刀和圆首刀,赝品多。
古钱币是铸造出来的,模具的形状如同大树,此法铸币称为“钱树”。数量大的钱币价值就低。因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难免会有疏漏,版别漏验及试铸币便成为珍品。当代钱币学家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并以现在钱币收藏市场的行情为依据,把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钱币的品相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1美,是指钱正背面轮廓完整,钱文清晰;2近美,是指钱之正、背面轮廓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纹,或纸张有微小的漏孔,同时钱文因铸造和使用磨损而造成的微小粘连或混沌者也属近美钱币;3上,是指钱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损和漏孔,但没伤及钱文;4近上,是指钱币正、背面缺损、裂纹、漏孔较为明显,而且已经导致钱文出现一至二处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