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回收旧书电话
辨别伪籍善本,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以求使纸显旧。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旧 书书是一种工具,是传播文化知识、教授技能的一种文字载体,是文字变化组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传承。书无新旧;不同类别的书涵盖着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文化修养。
产于河南,故名。纤维细长,泽白中带黄,厚薄很不均匀,质地较粗糙,但松软如棉,富有韧性。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还可以染成旧,代替旧纸使用。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大张质地稍厚,小张质地稍薄,但功效相同。产于贵州,故名。它比河南棉纸厚,尺寸也大。纸的颜稍呈灰白,厚薄均匀,但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经久耐用。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所以未被广泛采用。清末贵州、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在古书修补中,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
稍黑,有浆性,托墨、韧性很强。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产于河北迁安县,故名。俗称茅头纸。颜灰白,质地厚松,略呈棉性。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以此种纸印行。质地薄而细腻,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集散于上海,所以统称上海棉纸。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为合适。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用这种纸效果很好。近几十年来,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多以上海棉纸代替。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棉性又好,用它裱过的书,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书叶也不会发硬,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