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纪念邮票回收有哪些
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中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邮票的图案、面值不改变,只改变其刷,称改,常用于普通邮票的印制。新印制的邮票,均规定有正式对外公开发行的日期,也就是作为邮资凭开始发售、使用的日期,这个日期就是发行日期。邮票作为邮资凭,在正常情况下按规定的发行日期开始发售,如果早于规定日期发售,则为提前出售,又称先期发售,台湾省则称之为“早产品”。版式研究是通过对邮品的分版、分型、分纸、分、分齿、复组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了解具体邮品的印版、纸张、油墨及打孔等情况。 在进行版式研究时,遇有相同的全张,不但要求图案、刷、票面等均相同,而且要 求版号也相同。
编号邮票又称连续编号邮票,是指自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不分类别、套别,采用统一连续编号形式的邮票,共21套95枚,连续编号为1—95,集邮界习惯上称这一时期发行的邮票为“编号票”。实际上编号票和前期发行的“文”字邮票一样,也属于“文革”时期较为特殊的邮票,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分为两部分,一是邮资本身,二是附捐金额。世界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行的1便士邮票,其售价比邮票面值高12倍,多余的金额即用于捐赠。公务邮票是政府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因此在一般邮是不会看到有公务邮票出售的,而且它们也不能由于普通邮寄。所以实际上是没有滥用或盗用公务邮票的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