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二手旧书本回收价格行情
官刻本是封建朝廷的地方官署出版物,其中殿版自不必说。以地方官署而言,由于行政设置不同,又有府、州、县各衙门的不同,清代中期以前,地方官署刻本,常注有“本衙藏版”的说明,此表示其的。此类刻本多为“官箴”或者“则例”、“章程”三类,内容主要是涉及地方行政、居官心得和地方制度。但由于各地物料不同,组织各异,作为研究清代地方出版历史,颇具文献价值。关于清代晚期的“本”,其中就有官方组织的,当属官刻本的延续,乃由清朝地方官吏,冀图振兴经义,讲求国文传统,访求造书,详加精校,刊刻成书以为惠取士林。此种官书在清末仍有数十家,在清代的出版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另外还有一些“书”,则为地方新兴出版机构,有些介之于官民之间,有些全系民间出版机构,如北京的开智书、四川的锦江书、上海的同文书等等,这类书,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书坊,成为了中国近代新兴出版业的前身。由于书的情况复杂,对“本”的评价历来也很有区别,但目前市场“本”书籍价格仅为每册二二百元,加之其中有很多是内容详实、校勘精到之作,初入藏界的书友如果对此“本”多有留意,或者会有不少收获。
在美国,1928年成立 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曾经收藏了宋、 元、明、清初的贵重旧刊本、手抄本、拓本等56万册,成 为令学者羡慕不已的珍贵资料。因此,书籍的收藏取舍不 能简单地以其“旧”与否为唯一的标准,还应当根据书籍 具有的知识价值来考查,在具体操作上要慎之又慎,不应 该受到所谓的“半衰期”误导,也小要随意引用混乱的文 献老化定义和方程式,慎防在工作中进行“一刀切”的草 率处理方式。对那些内容老化而丧失保存与使用价值的图 书,尽管不“旧”,也不容置疑地予以剔除。反之,对 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藏书,无论多旧都要收藏。当然,可采 用不同的收藏形式,如属于珍贵文献的可采取永久收藏, 多是收藏珍本、善本文献、名人真迹、重要文献原件等; 如果是普通文献,就采取长期收藏,一般是名著、文史典 籍、工具书、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重要文献等。
如商务印书馆所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所收《南史》,题为元大德间刊本,但据学者王重民先生考,“乃其刻工十八九同于明初所刻《北史》”(见《中国善本书提要》),可此书并非元刻本,更非元大德年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另一部《南史》残存二十六卷,即《本纪》四至七、《列传》一至五、二十八至三十、三十四至四十四、五十八至六十。王重民先生说:(此本)下书口记刻工,大都为朱敬之、徐进卿、何甫三数人所刻。敬之或署朱苟,或单署敬
书籍系指那些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为目的,经过编制或创作,用文字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为标准,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相传孔子删述《六经》,“韦编三绝”,可见这时已出现了竹木简的书,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缣书”。《墨子》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